iPad Pro 2021 將近半年的使用心得

雖然才在 iPad 7th 的心得文說過不會急著換 iPad Pro 這句話,但無奈 32 GB 比我想像的還要不夠用,已經到了更新系統就要刪 App 的程度了,因此只好拋棄無印 iPad 投向 iPad Pro 的懷抱~

購買 iPad Pro 的時間剛好是在 Back to School 的活動期間內,所以如果把送的 AirPods 2 賣掉就等同用一台 iPad Pro 的價錢買到 iPad Pro + Apple Pencil 2,省下不少錢

Apple Care+

其實早在 2020 年就有在考慮入手 iPad Pro 之後要買保護殼還是 Apple Care+,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早期多花一點,到時候真的要維修的話就不會那麼心痛。於是就在 iPad Pro 到貨並且把 AirPods 2 賣掉之後就立馬加保了(不用裝保護殼也能爽爽用的感覺真好)

手感

因為之前只有試用 12.9 吋 iPad Pro,所以 11 吋 iPad Pro 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首次拿起來的感想就是輕巧,5.9 毫米的厚度加上 466 公克的重量讓整個平板有種很脆弱的錯覺;不過可能並不是錯覺,畢竟自從 2018 年的全螢幕 iPad Pro 發表以來,網路上有關 iPad Pro 彎掉的消息就一直沒停過,因此雖然裸機很爽但是絕大多數時間我都裝著保護殼,這樣子壓力才不會太大

還有一個使用次數高但經常被忽略的地方就是按鍵,我這台的電源鍵和音量鍵都有一定程度的鬆動,而且晃大力一點還會發出聲音。連我的二手 iPhone 8 和 Pixel 3 都比 iPad Pro 還要穩固,真的是很無言

螢幕

iPad Pro 的螢幕相比 iPad 7th 變化非常大,不論是色彩表現、螢幕更新率還是亮度都有非常明顯的進步。最直觀的就是螢幕變得更艷麗了,雖然色域涵蓋這點是絕對比不過 OLED,但是在 100% sRGB 和 Display P3 的加持下還是有著鮮豔但不過飽和的表現

螢幕更新率升級到 120 Hz,不論是看網頁、滑 PTT 還是寫字繪畫都非常順滑;比較可惜的一點是並非所有遊戲都支援 120 Hz,例如我目前在玩的幾款手遊都只支援 60 Hz

不支援 120 Hz 的手遊們

喇叭

因為我很喜歡聽音樂,所以四喇叭是我決定直上 iPad Pro 的一大原因。四喇叭的實際聽感真的很棒,人聲清晰和空間感強是它的優點,市面上五百元以內的喇叭估計都不是 iPad Pro 的對手,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對我來說低音下沉不夠深,不過即使如此也是瑕不掩瑜

另外 iPad Pro 的喇叭還能依照螢幕方向自動調整聲道,這樣不論是直向還是橫向都能聽到正確的左、右聲道內容

相機

之前兩篇 iPad 心得文沒有提到相機的原因就是我很少會拿平板拍照,不過既然 iPad Pro 的相機規格如此「豪華」,還是稍微提一下好了

iPad Pro 的鏡頭組合為廣角(29 mm)加超廣角(14 mm)以及 LiDAR 的輔助。照片品質可以確定的是比 iPhone 8 好一點點,但是 iPad 並不是能夠隨時拿出來拍照的大小,所以平常還是拿手機拍照居多

另外切換這兩顆鏡頭的時候畫面會有很明顯的位移感,可能是鏡頭排列方式導致的問題

鏡頭位移範例畫面

生物辨識

一直以來都只有用過指紋辨識,這次是第一次嘗試臉部辨識。一開始覺得很方便,只要點一下螢幕就能解鎖

用了幾個月之後漸漸發現 Face ID 的各種缺點,最煩人的莫過於戴上口罩就無法解鎖,以至於出門在外就得被迫使用密碼解鎖(還沒有圖形解鎖可以用),其次就是偶爾成功率會下降,而且是沒有規律的發生,有時候不論怎麼上滑重新辨識都還是認不出我的臉,只好輸入密碼或是重新開啟螢幕讓它辨識

總而言之,如果 Face ID 正常運作就真的很方便,但是不正常的話也挺讓人煩躁的。剛好最近的 iOS 15.4 Beta 版有新增口罩 Face ID,就祈禱 iPad Pro 能夠在支援名單內吧

Apple Pencil 2

Apple Pencil 1 並沒有給我帶來非常不好的體驗,唯有充電方式真的很反人類,雖然有轉接頭可以直接用 Lightning 線充電,但是方便性和充電速度都不如直接插在 iPad 上。第二代變成磁吸充電之後可以隨時吸在機身上,不用擔心太久不用筆會放到沒電

Apple Pencil 2 還多了連點兩下切換工具的手勢,不過有時候點好幾次都沒反應、有時候卻是會無意間觸發

在 iPad Pro 書寫的感覺其實和其他 iPad 差不多,可以明顯察覺到的就是筆跡變得更順暢了。可是全螢幕 iPad 的螢幕都有偏軟的情況,只要用正常點擊的力道就足以讓螢幕產生肉眼可見的凹陷,有時候寫比較大力的時候都會擔心會不會對它造成內傷

效能

從 iPad 7th 的 Apple A10 進化到 iPad Pro 的 Apple M1,只能說超有感提升

直接從最樸實無華的跑分來看,跟搭載相同處理器的 MacBook Pro 幾乎沒有差別,這個效能已經能夠讓我用好久了

GeekBench 5 CPU 跑分
GeekBench 5 GPU 跑分

記憶體則是升級到 8 GB,就算有 App 在背景中也不太會被系統清掉,甚至遊戲放到隔天再開啟都不會冷啟動(Cold start)。不過 iPadOS 有對單個 App 祭出最多使用 6 GB 的限制(16 GB RAM 則是 12 GB),在執行一些吃效能的 App 可能會受到影響

至於 128 GB ROM 對我來說已經很夠用了,即使裝了一些用不太到的 App 和幾個大容量遊戲都還有 60 GB 左右可以使用。但也因為 iPad 能裝的東西變多,所以我的 iCloud 已經被整機備份塞到不夠用了

iPad 儲存空間截圖

電池

說到續航,這可能是 iPad Pro 全身上下最不「Pro」的地方了。電池容量只有 7,680 mAh,就連 iPad 7th 都有 8,827 mAh,並且還有 Apple M1 和 600 nits 螢幕這兩個耗電大戶,導致只要使用 5~7 小時(非連續使用)就要沒電了,比起 iPad 7th 連續使用將近 9 小時的成績是非常有感的退步

有玩遊戲的螢幕使用時間
單純觀看影片的螢幕使用時間

不過充電支援 35 W 的功率,使用 65 W 充電器可以在 1 小時 32 分鐘就從 15% 充到 100%,若是使用原廠充電器則是在 2 小時內(1 小時 53 分鐘)能夠充滿。慢速充電(使用不支援 PD 協定的充電器)可以在 5 小時 40 分鐘左右從 25% 充到 100%

生產力

打從 2018 iPad Pro 發表以來,Apple 就一直強調 iPad Pro 能夠做到跟電腦一樣的事情。2020 年更是打出「Your next computer is not a computer」的口號並推出巧控鍵盤,試圖將 iPad Pro 打造成機動性更高、創造力更強的行動裝置

經過三年多的時間 iPad Pro 是否能夠真正的取代電腦?抱持著這個疑問,我在入手 iPad Pro 之後就打算將它當作電腦來使用,剛好我這學期幾乎所有課程都需要電腦,因此才有機會能夠試探 iPad Pro 的生產力極限

首先從我接觸最多的寫程式開始,網路上的相關文章都是使用 SSH 連線到伺服器上進行 Coding,但我比較習慣圖形化介面,因此在爬了一些文章之後找到了「Code App」。這款 App 介面神似 Visual Studio Code,並且不像特定 App 只支援編譯單個程式語言,對我來說再適合不過

不過「Code App」在使用上也是有一些問題,像是開啟時常常會遇到無法操作的 BUG(在最新版本似乎已經修復),或是找不到某些 C++ 的標頭檔導致程式碼無法執行,所以我現在除了看程式碼以外都不會使用這個 App

另外我還會用到 Unity 和 Visual Studio,但是這兩個程式目前都不能在 iPadOS 執行,所以需要以遠端連線的方式執行。我一開始使用免費的 AnyDesk,但是有些快速鍵無法使用。最後決定購買「Jump Desktop」,跟其他付費遠端桌面 App 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買斷制,對荷包會更友善一點,缺點就是每個平台(Android 和 iOS/iPadOS)都要單獨購買

利用遠端桌面 App 再加上鍵盤滑鼠,iPad Pro 就搖身一變成為了真正的「電腦」,除了不能連接實體裝置之外什麼事都能做。但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網速決定你能獲得多好的體驗,如果電腦或平板有一邊的網路很慢,都會讓整個體驗大打折扣

使用 Splashtop 操作 Unity
使用 Jump Desktop 進行文書處理

總結

用了將近半年的 iPad Pro,最滿意的地方在於它的娛樂性,不論是遊戲還是影音都能帶給我非常好的感受

最不滿意的地方絕對非生產力莫屬,iPad Pro 明明執行的是 iPadOS,蘋果卻將它包裝成擁有不輸 macOS 的生產力

到頭來真的發揮 iPad Pro 生產力的也並非 iPadOS 本身,就很不明白為何要把 Apple M1 放進一台平板裡面

最後給一些建議,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 Pro 系列的規格,不妨少花一點先買台無印 iPad 或是 iPad Air 4 試試水溫

確定自己真的需要再升級到 iPad Pro,這樣能夠避免自己花大錢買到用不完的效能

總而言之,iPad Pro 迄今為止是我買過的東西裡面最不後悔的產品之一,希望未來的更新能夠讓 iPad Pro 的價值更上一層樓吧。